如果两年前跟你提水冷散热器,你可能会觉得它离自己很遥远。组装配件,灌装冷却液,固定到机箱中,每个步骤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都是一道坎。所以在那之前,水冷散热器只是超频发烧友、MOD玩家这类高端DIY人群的专属玩物。从去年开始,各家品牌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陆续出现。相比传统的水冷散热器,它省去了组装配件的麻烦,同时体积更小,降低了对机箱的要求。不过对于这一新兴产品,不少消费者并不了解。它的安装过程复杂吗?散热效果比风冷散热器好多少?哪款产品适合我?如果你对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也有这些疑问,那么本文将给你答案。
这是一次网罗市售主流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横向评测,不过由于它是一个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的产品,所以我们会先把它与各位熟悉的产品进行对比,让大家可以更快地了解它。因此,本文将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与风冷散热器的全方位对比。二是4款一体式水冷散热器横向评测。怎样才算是全方位的对比?除了比较它们的散热性能这一关键点之外,我们还会看看它们谁更容易在机箱中安装,它们是否可以对主板上的各种元件起到辅助散热的效果,运行时的噪音水平又是怎样的?而在横向评测中,我们对产品的考察也会包括这几个方面。
处理器无疑是整个测试平台中关键的一环,为了尽可能地发挥出每款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能量,我们选择了英特尔Core i7 3770K这款顶级处理器,同时考虑到购买水冷散热器的用户大部分有超频需求,所以测试中我们将把Core i7 3770K超频到4.2GHz,CPU电压提升到1.2V。
每款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在主板上安装好后都会放入机箱,并将散热排固定好,然后才开始测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接近用户的使用环境,从而得到每款散热器真实的安装难易度、性能以及噪音水平等信息。为了保证一体式水冷散热器能发挥出它们强的性能,我们在主板的BIOS中关闭了风扇的自动调速功能,并将其转速固定在高值。平台开机后我们会让它待机运行半小时以达到稳定状态,之后再运行OCCT,设置1分钟待机时间,20分钟满负荷运行时间以及5分钟降温时间,测试模式选择发热量大的小资料集模式。测试完成后,OCCT会输出记录着测试过程中CPU温度以及负载变化的曲线图,散热器的性能表现将一目了然。
散热器的噪音测试将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机箱侧板开启的状态下,噪音计距离散热器20cm处测试其噪音。二是在装好机箱侧板的情况下,噪音计在同样位置测试其噪音。在考察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对主板周边元件的辅助散热效果时,我们将用FLIR i7红外热像仪拍摄处理器周边的情况,根据终生成的图片,直观地了解每款产品在这方面的表现。
一体式水冷散热器横向评测 | |
处理器 | 英特尔Core i7 3770K |
主板 | 技嘉G1.Sniper 3 |
内存 | AMD DDR3 1600 4GB×2 |
硬盘 | 希捷酷鱼XT 2TB |
电源 | 银欣SST-ST85F-P |
机箱 | 先马枭龙2 |
操作系统 | Windows 7 Ultimate 64-bit |
后,我们还将考察每款散热器的价格以及附加功能,具体项目详见:
为了更好地量化每款散热器的表现,我们将对所有项目进行评分。评分办法如下:
安装难易度评分办法:根据散热器安装步骤的多寡,扣具的复杂程度,说明书的指导性进行打分,总分10分。
支持平台(附件丰富程度):根据散热器所支持的平台数量打分,一个平台1分。需要说明的是,AM2、AM2+、AM3、AM3+以及FM1对扣具的要求是一样的,所以它们只算一个平台。同理,LGA 1155和LGA 1156也只算一个平台。
散热性能评分办法:根据三个方面考察散热器的性能。待机低温度,35℃以下,5分;35℃~40℃,4分;40℃以上,3分。满负荷高温度,75℃以下,10分;75℃~80℃,8分;80℃以上,6分。降温速度,2分钟内降低到待机温度,5分;2分钟~3分钟,4分,3分钟以上,3分。该项总分20分。
噪音水平评分办法:机箱侧板开启状态下,55dB以下5分,55dB~60dB,4分,60dB以上3分。侧板关闭状态下,50dB以下5分,50dB~55dB,4分,55dB以上3分。该项总分10分。
辅助周边元件散热效果评分办法:选定四处参考点:处理器周围两处散热片以及PCB板上温度高的点,内存散热片上指定的一点。综合表现佳的产品,得5分,依次4分,3分,2分。
价格评分办法:以在网上商城所查询到的实际销售价格为准,600元以下,5分;600元~700元,4分;700元以上,3分。
附加功能评分办法:根据附加功能进行打分,0分起评,如果有调速旋钮、LED灯等功能,每种加1分,多5分。
产品资料 | |
风扇尺寸 | 120mm×120mm×25mm |
风扇转速 | 800~2200r/min |
尺寸 | 150mm×118mm×37mm |
重量 | 820g |
待机温度 | 36℃ |
满载高温度 | 76℃ |
噪音(机箱侧板打开) | 55dB |
噪音(机箱侧板关闭) | 50dB |
产品资料 | |
风扇尺寸 | 120mm×120mm×25mm |
风扇转速 | 800~1800r/min |
尺寸 | 144mm×144mm×105mm |
重量 | 104g |
待机温度 | 41℃ |
满载高温度 | 89℃ |
噪音(机箱侧板打开) | 52dB |
噪音(机箱侧板关闭) | 48dB |
结果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在安装一体式水冷散热器时,我甚至没有看说明书。因为它的扣具实在太简单了,一目了然。只是它多了一个步骤—把散热排和散热风扇固定到机箱上,其实也就需要安装4颗螺丝,并不麻烦。全平台风冷散热器的安装则比较耗时间,在背板上安装固定散热器的螺母时特别费劲,还不容易安装到位。我第一次安装完成后,开机发现温度偏高,重装一次才恢复正常。而在安装一体式水冷散热器时,不论是英特尔原装的产品,还是参加横评的样品,都是一次成功。当然,风冷散热器的好处是在主板上安装好后就可以装箱了。
在对主板周边元件的辅助散热效果上,风冷散热器有明显的优势。参测产品为下压式,正好能将风导向CPU周围的元件,所以我们看到CPU两侧散热片的温度高只有34℃,足足比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下的温度低了十几度。英特尔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风扇是向外抽风的,虽然上方的散热片更接近散热排上的风扇,但它的温度却并不比右侧,离风扇较远的散热片更低。而且从几个参考点的温度来看,它起到的作用有限。
一体式水冷散热器解决了传统水冷散热器安装难的问题,其安装过程甚至简单到已经超过风冷散热器,当然前提是对比对象为全平台产品。它的散热性能更强,特别是在CPU超频的情况下,它对温度的压制作用更为明显。噪音?确实比风冷散热器高一些,但我们在日常使用中并不会有明显的感觉。对周边元件的辅助散热效果不佳?我们选择的这款样品确实如此,但是不是所有一体式水冷散热器都是如此?那可不一定,后面横评中产品的表现会回答这个问题。
这应该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但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作为风冷散热器的替代品而出现的,它更多是为了将水冷散热器从以往针对发烧友的小众市场中解放出来。看看它的各种优点,多是针对传统水冷散热器的—更简单的安装过程、更平易近人的价格。当然,它确实会对高端风冷散热器形成冲击,而在中低端散热器市场,风冷散热器依旧占据统治地位,毕竟价格决定这个市场的一切。
分别用在英特尔和AMD平台上的扣具,从塑料件可以看出Antec的用心。英特尔的扣具为蓝色,AMD的扣具为绿色,都采用了两个品牌的标志颜色,让用户分辨起来很容易。
产品资料 | |
散热排尺寸 | 151mm×120mm×27mm |
风扇转速 | 1450~2000r/min |
风扇尺寸 | 120mm×120mm×25mm |
支持平台 | Intel LGA 775/1155/1156/1366、 AMD AM2/AM3/AM2+/AM3+ |
附加功能 | 无 |
参考价格 | 569元 |
待机温度 | 39℃ |
满负荷高温度 | 78℃ |
噪音(机箱侧板打开) | 52dB |
噪音(机箱侧板关闭) | 49dB |
620的说明书是两张A4大小的一张纸,安装步骤的文字说明非常简单,基本上不会超过十个字,这使得我在进行到某些安装步骤时不得不猜测示意图所要表达的意思。但在安装背板时我还是遇到了麻烦,由于方形背板支持多种平台,所以它的四个角上分别有着对应不同平台的三个孔位。一般散热器的背板安装好后应该与主板各边平行,但它却是歪着的,所以在说明书没有讲清楚,以及惯性思维的影响下,我花了不少时间在安装背板上。不过后面的安装就比较容易了,因为它和英特尔原装水冷散热器都是由Asetek代工,所以安装方式类似。它的散热排和散热风扇是分开的,在装机时需要将它们一起固定到机箱中。
620的待机温度为39℃,满负荷工作时温度不到5分钟就升高到78℃的峰值。降温的速度还算不错,90秒左右温度就降下来了。
620是四款产品中静音效果好的,即使风扇工作在高转速下,它在打开侧板的机箱中的噪音也没有超过55dB。盖上侧板后,不到50dB的噪音水平,基本上不会让你特别留意到它。
620散热风扇的安装方式为向外抽风,而且风扇在外,散热排在内,所以感觉它对主板周边元件的辅助散热效果不太明显。CPU两侧散热片上的高温度为52℃,CPU底座周围PCB板的高温度超过55℃,而内存散热片上的参考点温度也有55℃。
H80的扣具非常简单,用在英特尔的平台上只需要左边的底座。它把英特尔的扣具直接安装在了水冷头上,省去了用户自行安装的麻烦。如果用在AMD平台上,我们只需把右边的两个扣具替换水冷头上的默认扣具即可。
产品资料 | |
散热排尺寸 | 152mm×120mm×38mm |
风扇转速 | 1300~2500r/min |
风扇尺寸 | 120mm×120mm×25mm |
支持平台 | Intel LGA 775/1155/1156/1366/2011, AMD AM2/AM3。 |
附加功能 | 可调风扇转速、水冷头LED灯。 |
参考价格 | 899元 |
待机温度 | 34℃ |
满负荷高温度 | 75℃ |
噪音(机箱侧板打开) | 64dB |
噪音(机箱侧板关闭) | 61dB |
Corsair Hydro H80的安装说明书全部以图片的形式展示,没有任何文字说明,但由于图片很大,而且步骤、图示清晰,所以我根据它的步骤来安装散热器并没有遇到问题。不过在散热排上安装风扇要多花一些时间,因为它提供了两个风扇。安装时需仔细观察说明书上的图示,注意风扇的正反面排列,它推荐的风扇安装方式是向机箱内吹风的。
H80的双风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它们的威力,它将超频到4.2GHz的Core i7 3770K的待机温度控制在34℃,而满负荷运行时的高温度也仅为75℃,即使在该平台上继续加压超频,H80应该也足以应付其散热需要。它的降温能力同样不俗,在恢复到待机状态后,CPU的温度几乎和它的占用率一样,瞬间就降了下来,并在不到2分钟的时间内将温度恢复到满负荷运行前的水准。
H80很好地诠释了性能与静音不可兼得的道理。它的双风扇一方面为其带来了出色的性能,另一方面它的噪音也很明显。即使运行在密闭的机箱中,它的噪音还是超过了60dB。
往内吹风的方式确实为主板上的元件带来了更好的辅助散热效果。先看看两块散热片,上面那块的高温度为38℃,而靠右那块的高温度更是只有34℃,而在CPU周围热量高的地方,温度也降到40℃以内,同样降到40℃以内的还有内存散热片上的参考点。
既然水冷头的样式都一样,H100和H80的扣具自然也没有什么区别。
产品资料 | |
散热排尺寸 | 275mm×122mm×27mm |
风扇转速 | 1300~2600r/min |
风扇尺寸 | 120mm×120mm×25mm |
支持平台 | Intel LGA 775/1155/1156/1366/2011, AMD AM2/AM3。 |
附加功能 | 可调风扇转速、水冷头LED灯。 |
参考价格 | 950元 |
待机温度 | 32℃ |
满负荷高温度 | 72℃ |
噪音(机箱侧板打开) | 61dB |
噪音(机箱侧板关闭) | 57dB |
H100说明书的模式与H80一样,只是在细节处有些变化,指导性很强,安装中不会遇到障碍。由于它采用的是并排安装双风扇的散热排,所以散热排没法安装在机箱背板上,而必须安装在顶部,所以并不是所有机箱都能支持H100。另外它的风扇安装方式和H80有异,这次为向外抽风,以上两点是我们在安装中需要注意的。
虽然与H80一样都是双风扇,但H100更大的散热排面积还是起到了作用,特别是在处理器满负荷运行时,CPU的高温度只有72℃,其所带来的性能差异明显。而在待机状态时处理器温度的差别则没那么大。让人意外的是在降温能力上,它显得有些“温吞”,3分钟之后处理器的温度才回复到之前的待机水平。
H100的双风扇噪音要相对小一些,可能是由于它们采用并排的缘故,风噪没那么大,向外抽风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它的噪音。但总体上来说,它所产生的噪音仍然会让你注意到它。
虽然H100的两个风扇改为了向外抽风的散热方式,但它对主板周边元件的辅助散热效果并不弱,甚至超过了向内吹风的H80。这次是靠右的散热片更得利,它靠近散热风扇,因此温度也降低到30.6℃。处理器周边PCB板以及内存散热片上参考点的温度也都降到40℃以内。
产品资料 | |
散热排尺寸 | 156mm×120mm×32.5mm |
风扇转速 | 1200~2500r/min |
风扇尺寸 | 120mm×120mm×25mm |
支持平台 | Intel LGA 775/1155/1156/1366/2011, AMD AM2/AM3/FM1。 |
附加功能 | 风扇调速旋钮、水冷头LED灯 |
参考价格 | 485元 |
待机温度 | 38℃ |
满负荷高温度 | 80℃ |
噪音(机箱侧板打开) | 61dB |
噪音(机箱侧板关闭) | 55dB |
厚厚的一本说明书,A80提供了多种语言的安装说明,其对安装步骤的说明清楚,安装中一些需要注意细节,说明书上都有局部放大图以方便说明。它出厂时已经将散热风扇安装在散热排上,节省了安装时间。不过它的扣具并没有安装在水冷头上,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平台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扣具,并进行安装。
在从待机变为满负荷运行的状态后,A80下的处理器温度上升很快,但同样也很快稳定在高点附近,而不像有些产品会在这个阶段起伏较大。它的高温度达到80℃,如果再在目前的基础上加压超频,压力就会比较大了。A80的降温速度比较慢,在5分钟过后温度仍然没有回到之前的待机温度,在此项表现上要弱于另外三款产品。
在刚开机时,A80马达的声音很大,运行一段时间,差不多也就是进入系统的时间,马达的声音就恢复正常了。不过它的噪音依旧不算小,毕竟它只采用了单风扇,但噪音却跟之前双风扇的产品差不多,在机箱侧板关闭时则要好一些。
A80的风扇默认采用的向外抽风设计,从图上可以看到它对周边元件还是起到了一定的辅助散热效果,主板上两处散热片的高温度刚刚超过46℃,处理器周围PCB板的温度没有超过55℃。不过可能是离得较远的关系,加上抽风效果较弱,内存散热片上的温度不低,接近51℃。
进行完4款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横向比拼,结果让我们对目前正快速发展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产品、市场有了更多的认识。
此次评测的4款产品,有单排单风扇,也有单排双风扇,还有双排双风扇,可以说涵盖了目前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常见的几种形式,那么不同的形式对散热器的性能影响有多大?
先来看风扇,Corsair Hydro H80有两个风扇,而它在散热性能的表现上也要好过另外两款单排单风扇的产品,不论是在处理器上,还是周边元件上。可见,风扇的数量对于拥有同样大小散热排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来说,是决定它们性能高下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如果你已经有一个单排单风扇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那么给它加装一个散热风扇,你或许会有额外的惊喜。
那么散热排的大小又有多重要呢?Corsair的两款产品正好可以用来比较一下。双排双风扇的H100在CPU待机温度上其实与单排双风扇的H80差异不大。但当CPU满负荷运行时,H100的优势就显现出来,而且感觉它仍有余量。大尺寸散热排带给水冷散热器的是对高热量更强的压制能力,这点在处理器发热量不大的时候体现不出来,比如待机状态下,不过一旦发热量大幅上升,它的威力就会得以显现。
4款产品的总分差异并不大,外观、组成也很接近,但细细研究,你会发现它们各自“拉分”的强项并不相同。仅仅4款产品,就已经呈现出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产品多样化发展的局面。620和A80的静音效果相对较好,但性能却不及另外两款产品。静音与散热效果不能兼得?在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上来看确实如此,而且它们整体的噪音水平是超过风冷散热器的。当然,不要因为我们的测试就把一体式水冷散热器想象成是噪音发生器,毕竟为了保证性能,测试中产品的风扇都被固定在高转速下。而在低转速下,它们的噪音几乎不会让人察觉。
至于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对主板周边元件的辅助散热效果,肯定是有的,如Corsair的两款产品散热效果还非常不错。因为风扇是在散热排上,所以散热排的安装位置决定了它对哪些地方的元件辅助散热效果更好。但至于风扇是向外抽风或向内吹风,这对效果的影响并不绝对。
参测产品得分表 | ||||
Antec 620 | Corsair H80 | Corsair H100 | Tt A80 | |
安装难易度 | 7 | 9 | 9 | 9 |
支持平台 | 4 | 5 | 5 | 5 |
散热性能 | 17 | 18 | 18 | 15 |
噪音水平 | 10 | 6 | 6 | 7 |
辅助周边元件散热 | 2 | 4 | 5 | 3 |
附加功能 | 0 | 2 | 2 | 2 |
价格 | 5 | 3 | 3 | 5 |
总分 | 45 | 47 | 48 | 46 |
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到底适合谁?Ivy Bridge处理器在默认频率下的发热量相比前代产品是有所降低的,所以购买200元以内的风冷散热器已经绰绰有余。但超频后,它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发热量大增,所以一体式水冷散热器是用来对付那些带“K”,且经常超频使用的处理器。那么哪款一体式水冷散热器适合你呢?如果你使用中高端处理器,但并非极限超频玩家,那么620和A80能满足你的需求。它们有着相对实惠的价格(500元左右),性能也不差,而且即使在佳性能下,它们的噪音也还能接受。那些追求极限超频的玩家,Corsair的两款产品更符合你们对散热性能的要求。
我们以前经常把水冷散热器与MOD联系在一起,酷炫的风扇,透明水管发出的荧光,是任何一个MOD作品必不可少的经典元素。但在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上,这一特质被大大弱化。黑色胶皮水管很低调,灯光也很含蓄地只在部分产品的水冷头上出现,而且并不明显。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透明水管可能不容易出现在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上,但是提供几个带LED光源的风扇应该不是难事吧?我希望在之后能看到更多继承水冷产品特质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