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参测的产品,大部分表现都己经被我们囊括进了三个评鉴的星级系统中。但依然还有一些细节的体验没法简单的量化,这里强调2个重点,好让用户们更加了解mini机箱特性,为实际购买和装机做参考。
小机箱的扩展性能力具有相对合理性,选择时要先弄清自己的需求,如上搭配定会影响显卡的散热表现,降低实际体验效果。
这一点并非指机箱是支持标准ATX、SFX还是FLEX这么简单,需要分开讨论。首先是FLEX,设计支持FLEX电源的机箱一般都会为产品附上标配的电源,或者提供可以选择的机电套装让用户一起购买。例如本次测试的佑泽ITX 7003、InWin H- Frame mini等。这是因为FLEX这一类的非DIY常规产品在市场中并不丰富,玩家选购并不方便。它们能给特定的机箱提供出色的内部空间利用率,但也往往给这些产品带来供电总功率不足,难以支持中高端平台的尴尬,这一点和玩家们小而强劲的初衷有些偏差。对于ITX7003还好,整合平台原本就没有太多功率上的需求。而H- Frame mini就不得不在处理器和显卡的功耗选配上做出平衡,不能都上中高端配件。此外,这类电源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它们的散热仅依靠4cm左右的小风扇。散热性能受灰尘影响非常明显,散热噪音也会随着灰尘的堆积而明显上升,尤其是开放式设计的mini机箱,防尘性能差,长期使用后的电源散热和噪音都会是个问题。
SFX没什么好说的,仅支持SFX即俗称的Micro ATX电源是mini机箱缩减体积常选择的设计方案,它比标准ATX小巧得多,也不像FLEX那样少见。例如本次测试的银欣SG05、超频三浩腾W1 WiFi版,以及此前测试过的乔思伯UMX1、银欣FT03 mini等都采用SFX电源。现在SFX电源已经能把额定输出功率做到500W左右,效率通过80PLUS金牌,完全能够支撑中高端平台的稳定运行。反倒是对常见的ATX电源的支持,到了mini机箱上就有了新的注意事项。能支持标准ATX电源,这原本是mini机箱厂商从便于用户装机、便于用户选择电源配件的角度出发,添加在mini机箱上的特性。你能因此获得广阔的电源选择空间,但也因此你的机箱需要消耗不菲的空间。除了小巨蛋、乔思伯W1和先马天机外,所有支持标准ATX的机箱内部,电源直接或间接占用的空间都超过了1/3。这给实际装机,尤其是后的走线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有时你不得不反复拆卸才能装好所有配件,还有因为空间太过狭窄被散热器鳍片划伤手的可能。更重要的是,那些将电源位置设计在处理器散热器上方的机箱,ATX电源相对硕大的外形严重限制了处理器散热器的空间,无论是散热器规格还是散热器风道都会因此受到明显影响。即使能选择的电源功率再高,也会因为散热问题难以稳定、安静地使用高端处理器。所以相对来说先马天机、乔思伯U2的方案更适合打算使用高TDP处理器的用户。而小巨蛋和W1则因为先天的体积优势,利用分层设计避免了这些问题。小巨蛋还需要注意电源仓长度限制,好选择短小、带模组设计的产品;W1的电源仓则相对开放,可选面更加宽广。
大多数专为mini ITX平台设计的机箱,都因为内部空间太小不得不采用空间复用设计,配件堆叠和紧挨都是常见的情况。若说配件安装严重影响散热,这种情况也多半出现的按照机箱的大化扩展能力去装机的时候,例如安装3块硬盘等。对于寸土寸金的mini机箱内部,MC并不完全反对空间复用设计,但有个原则:要选择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中给出一条相对完美装机方式的产品。例如都需要安装独立显卡,都需要中高端处理器时,乔思伯U2至少能提供高塔散热器,也能在只需要安装1块硬盘的时候将其安放到前部复用支架上,为显卡留出顺畅的风道。而体积相仿的E- D5则不能提供塔式散热器安装空间,硬盘位也因为全部设计在底部,怎么安装都会挡住部分显卡的风道。当然,由于每个用户关注的重点和想要组建的平台不同,对扩展的需要和散热的考量有自己的尺度。这里只是提醒大家,在选购前要有根据自己的使用方式,去衡量机箱真实扩展能力的习惯。否则就老老实实接受如小巨蛋、W1之类的体积稍大的产品。
mini机箱该如何选择电源?绝非越小越好,标准ATX电源(左)大,SFX(右)小巧和另类的FLEX都应该根据具体需求来做出权衡。
FLEX类产品的散热设计通常都是4 cm小风扇直吹,风道容易受灰尘影响。如果不是为了特殊追求,它是MC不推荐的供电方案。
如我们前文所说,每个人心目中对产品特性的需求不一样,所以同一款产品在不同玩家的心目中应该有不同的分量。如果非要从外观、体积、安装难易度、扩展性、兼容性等全方位去衡量一款产品,你基本上不可能找到一个各方面都非常完美的型号。有些属性,例如扩展和体积小巧,原本就是相对矛盾的存在。所以在我们给出的三个评鉴标准中,你需要选出你在意的部分,然后再按百分比划分决定自己的选择。例如你觉得外观是重要的,占你购买mini机箱70%的因素,扩展占20%,后是散热占10%。那么你对一款产品的打分就应该是外观星级×0.7+扩展星级×0.2+散热星级×0.1,这个总分高的应该成为你的首选。至于我们此前测试过的单品,或者你中意的其他型号,你也可以用我们的衡量标准确定它的星级,再根据你的侧重算取后得分,将它们统统加入到你的对比列表中,谁的分数高就选谁吧。
在DIY的历史中, mini ITX主板从未像现在这样丰富,市场在售的产品型号不下100款。和常规主板一样的主流芯片组平台产品也有四、五十款之多,几乎所有的主板厂商都有针对mini ITX开发产品。对喜欢mini PC的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个黄金时代,告别那些功能和性能都不济的工控SoC,你我的mini PC将向小钢炮迈步。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mini机箱势必会成为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一个未来机箱产品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机箱厂商开始在mini机箱设计上发力,也有更多新兴厂商进入到mini机箱的竞争中来。但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市场乱局不会太长久,在已经很成熟的DIY市场,mini DIY的洗牌会更加迅速。实际上会选择mini ITX的DIY用户多半是再次装机或者第二台电脑需求者。他们是相对固定的DIY持续消费人群,通常对产品有着更高的要求。铝合金拉丝面板、阳极氧化、分层架构、小体积、强散热、强扩展性……如果你没有潜心研究用户需求,不能拿出具有杀手锏的产品,无疑很难在mini DIY时代抓住核心用户的心。而且在mini机箱身上,用户们对审美的偏好更加渴求,一款足够漂亮的产品甚至能让用户忽略它的诸多缺点。这给了厂商们更多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也会很快淘汰那些滥竽充数的品牌和产品。mini是一种态度,一种非诚勿扰的mini DIY态度,对玩家如此,对厂商亦如此。
公式:材质和外观星级×P1+扩展和兼容性星级×P2+散热和静音星级×P3=X
其中P1、P2、P3变量是你对材质和外观、扩展和兼容性、散热和静音的权重系数,越喜欢就分配越高的系数,但P1+P2+P3=1即100%。X就为你心中该产品的得分,得分高的应该就是适合你的型号。